史上最简单的平仄推导过程,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在学习格律诗的路上,初学者最头疼的恐怕就是“平平仄仄”的格式了。本文将尝试用最直观的方法,帮你搞掂平仄格式,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扫盲,什么是格律诗
诗可分为两大类,古体和近体,古体只要求押韵,近体除了押韵,还要遵守平仄规定,所以近体诗又叫格律诗。
先说简单的,什么是平仄
现代人讲普通话,普通话的一二声就是“平”,三四声就是“仄”,
古人呢?
古人不讲普通话,他们的平仄需要查韵书,最常用的是“平水韵”。
古人的“平上去入”四声中,第一声是“平”,后三声都是“仄”。
由于时代变迁,语言也在变化,普通话没有了入声,所以很多古诗里的字我们读起来是平,其实却是仄声。要想准确的判断汉字在平水韵中的平仄,可查《佩文诗韵》一书或诗词吾爱app。
再说说什么是押韵
押韵就是诗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音(韵母)要相近、朗朗上口。
格律诗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重点)
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且只能押平声韵。(重点)
好了,我们要开始了!
先来仄起式,
平仄交替出现,这是“仄仄”开头的,所以叫“仄起式”,
奇偶句相反,
偶奇相同,
奇偶相反,
七言绝句的大概样子就有了,根据刚才划出的重点,微调一下。
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重点)
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且只能押平声韵。(重点)
第二句必须押韵,且只能押平水韵,所以需要我们把第二句句尾的平仄对调(红和蓝对调):
对调后,第二句也符合押平声韵的要求了,
至此,“仄起首句押韵式”的平仄规则就推导出来了,是不是很简单?
如果首句不想押韵,只需把首句末的平仄对调(红和蓝对调),其它句子不用动。
就这么简单,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上面两首古人的例诗怎么有些字不符规则?特别是每句的第一、第三字。这是因为在保证没有“三平尾”、“孤平”的情况下,有些非关键的地方可以适当放宽,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举一反三,再来看平起式
“平平”开头,平仄交替,
奇偶相反,
偶奇相同,
奇偶相反,
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重点)
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重点)
第二句已经是平声结尾了,不用调。
第三句不需要押韵,所以句尾平仄要对调一下,
第四句要押韵的,所以尾部平仄要对调一下,
OK!平起首句不押韵式,就出来了,
把第一句的末尾对调一下,就能变成平起首句押韵式,
就是这样,
绝句的两种格式“仄起式”和"平起式”就介绍完了。
律诗的平仄呢?
律诗就是绝句×2,所以它的平仄也是一个道理。
“首句不押韵式”,把绝句复制一份,接到后面,就成了七律。
“首句押韵式”,把绝句复制一份,接到后面,对调一下接口处(第五句末尾)的平仄,就成了七律。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验证一下~
温馨提示,虽然律诗是绝句的加长版,但是律诗的中间两联需要对仗哦。
数据加载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