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公告
登录
注册

看见只苍蝇,和尚写千古名作,看不懂的说他傻,看懂了的赞叹不已

2024/12/20 | 作者:网络 | 4次阅读 | 收藏 | 放松 |

提起古诗词,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唐诗宋词,毕竟这两个朝代是古诗词发展的两座高峰,期间出现的大文人更是不胜枚举: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这一个个名字,虽然时隔千年,依旧耀耀生辉。  

不过比起这些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家,有一类诗人,他们的名字在后世知道的人并不多,但他们的作品却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这类诗人就是:诗僧。  

诗僧笔下的作品,大都是禅诗为主。虽然历朝历代,很多文人也喜欢写禅诗,就像被人称为“诗佛”的唐代大诗人王维。但真要说起来,比起普通文人所写的禅诗,诗僧笔下的禅诗无疑更具禅理,初读似乎很简单,但细细体悟后往往能给人豁然开朗之感。  

就像五代梁时有一位禅师契此和尚,他曾经游历民间的时候,曾经和农人一起插秧。而在插秧的过程中,写过这样的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最后一句“退后原来是向前”,初读平平无奇,但细细品读,却蕴含着深刻的禅理,插秧其实就像人生,在错误的道路上后退,其实何尝不是人生的前进。  

还有唐代的无尽藏禅师,曾经苦苦寻求春天,但她踏遍四方,却都没有寻见。然而,就在她失望回到山中时,无意间看见枝头吐苞的梅花,一下子就想通了。于是挥笔写就了一首禅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其实,无尽藏禅诗的经历,何尝不是芸芸众生的经历。当我们在苦苦追寻某些东西的时候,或许那些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被我们被偏执迷了眼,之前从未发现。这不正是“蓦然回首,正在灯火阑珊处……”  

而本期笔者要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也是一位禅师写的禅诗。无意间看到房内飞舞的一只苍蝇,禅师顿悟写了首禅诗,看不懂的人说他傻,看懂了的赞叹不已。  

《蝇爱寻光纸上钻》  

北宋.白云守端  

蝇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难。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白云守端是北宋高僧,自幼就饱读诗书,颇有才气。20岁的时候,白云守端出家为僧。因为饱读诗书的原因,他在佛法上进步很快,很多佛理一参就透。  

但让白云守端无奈的是,有四字他始终参不透,它们就是:色即是空。这四个字出自唐代玄奘大师翻译的《心经》,有道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句话其实现代很多人也挂在嘴边,不过大多数人都将这里的“色”当作女色。  

当时的白云守端不理解其中的佛理,于是便向自己的师傅请教。但佛门讲求开悟,别人讲的哪有自己领悟的深刻。所以白云守端的师傅就让他自己闭门静思。  

起初,白云守端思来想去,就是找不到头绪,直到他看到困在房中的一只苍蝇。苍蝇等蚊虫都喜欢往光亮的地方钻,所以这只苍蝇一直往窗户上钻,想要出去。但实际上呢,窗户上有纸遮挡,虽然透光,但却没有出路。  

直到这只苍蝇在房中胡乱飞舞,无意间撞到了敞开的门上,才从屋中飞出,而这敞开的门也正是苍蝇飞进来的地方。而这一切,都被白云守端看在眼里,他一下子就开悟了,才发现自己只是被表象所迷惑。  

其实人很多时候的行为和这只苍蝇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被眼前的表象所迷,而忘记了初心,忘记了本质。只有当看透眼前的表象,才能发现背后的真实。而佛家所谓的“色”其实就是迷惑世人的表象,只有看透表象,才能接近真实。  

初读这首禅诗,会觉得这首诗很简单,甚至会觉得白云守端这个和尚有点“傻”。但是细细品读,参悟其中的禅理,我们就会发现,其中蕴藏的深意,真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 理性发言)

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快来抢沙发~

      数据加载中,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