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尔》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十分复杂。一方面,气场十足的演员,优雅美好的画面,以及微微泛黄的复古色调,都让我在观看时觉得赏心悦目。但在另一方面,剧情薄弱拖沓,情感缺乏铺垫,人物塑造脱离实际……一个多小时下来,我对《卡罗尔》所造成的强大话题性仍然感到有些无法理解。
所以卡罗尔陪跑奥斯卡这件事,并没有让我感到意外。电影这种载体,始终和书本里的故事不同,它需要把那些或零散或紧凑的文组梳理成一个明确的线,然后把一切都浓缩在九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再找来各色演员进行声色演出。在一本小说被影像化以后,原本充满想象的空间被具象为真实的画面,现实而直观地被呈现在我们眼前;而文字的细腻、意境和留白却难以被完美地转化为视觉、听觉,与此同时观者的视角也被更大程度地局限了——这可能就是电影相比小说最大的不同。我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本《卡罗尔》的小说版。稍微翻看之后以为,电影版本的《卡罗尔》其实并没能成功地再现原著中那些悄然打动人心的细节,许多书中的动人之处只是淡淡地一笔带过,或者成为了影像中不合时宜的沉默。观者对两位女主角间仿佛凭空而来的执着爱意无法感同身受,继而对之后的剧情感到云里雾里。这实在是有些可惜的。
但我仍然很喜欢这部电影中弥漫的那种年代感。五十年代的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物质水平腾飞;占据社会主流的白人群体,哪怕身处不同的阶层,也都共同地追求一种体面、有品质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社会背景在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还原,卡罗尔的优雅得体,特芮斯的小资俏皮,还有片中人的衣着打扮、工作出行,乃至生活方式,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个黄金年代的富足与舒适。我尤其喜欢聆听片中人物的对话,言语间都还原了传说中纽约客们那种沉稳老派的风格,与当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说话方式大相径庭,听上去非常有趣。
为了营造出令人信服的五十年代氛围,导演毫不令人意外地选择了将经典爵士和传统流行音乐穿插于剧情和画面中,算是对摇滚乐尚未大行其道的50年代繁荣平静生活很好的再现。这些曲目被巧妙地嵌入到剧情中,也不时起到推动情节的关键作用。比如说,电影里首先出现的经典情歌“You Belong To Me”,被创作于1952年,是那个年代里最富有浪漫气息的流行音乐作品之一,电影中出现的版本由Helen Foster & The Rovers演唱。当卡罗尔驾车带特芮丝驾车穿过隧道前往自己坐路于新泽西的大屋时,随手播放的便是这首歌。它仿佛从天外飘来,渺渺地氤氲在车厢内狭小的空间中,而这时观众突然被带入了特芮丝的视角,同她一起恍惚神游、遐想着卡罗尔的一颦一笑——这首歌正是在两人静静独处的这段时光中,对前者心境的最佳描绘。
后来在卡罗尔的家里,特芮丝坐在钢琴前笨拙地弹奏起不成调的“Easy Living”,这一幕同样是场近乎表白的情感宣泄。“Easy Living”是一首非常、非常直白的情歌,当剧情进展过半、两人一同出游时,她们啜饮着冰酒,又用唱机播放了这首歌的演唱版本。这似乎也是片中两人之间第一次进入如此亲密、暧昧的氛围,Billie Holiday的歌声缠绵销魂,悄然推动了她们情感关系的升华。
The Glovers的“One Mint Julep出现在随后一段公路旅行的剧情中,应该算是影片所选的几首插曲中播放最为完整的一支。在这首老式R&B歌曲响起后,影片进入了一段轻松欢愉的短暂时光,两位女主角的情感在一场场嬉戏和玩闹中逐渐升温。"One Mint Julep" 由 Rudy Toombs创作,后来成为了 the Clovers在1952年的大热单曲。事实上, Mint Julep是一种口感宜人的鸡尾酒,而这其实是首描写因些许酒精而引发欢欣(或者不幸)情事的歌曲。带来一场深恋的也许就是那一点点不经意,这恐怕就是卡罗尔与特芮丝两人这场情缘的完美写照。“One mint julep was the cause of it all.”在一切的开始,她们哪里料到自己会陷得这么深呢?
在影片的尾声,特芮丝独自离开派对,镜头扫过房间里或坐或躺的人们,扫过前男友和暧昧男性友人的脸。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归宿,而特芮丝也已经成长到独当一面,不再迷惑于自我。这时候众人所听的,便是由Jo Stafford所演唱的五十年代名曲“No Other Love”。这首歌由她的丈夫 Paul Weston 所创作,一度冲上1950年公告牌前十的好名次。简单的钢琴伴奏,衬托了她厚重凝练的嗓音,令听者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用情至深时,只觉得对方是世界上最无可取代的存在,仿佛空气和日月般不可或缺,这就是“No Other Love”这首歌所想要表达的全部。此时的特芮丝,经过深思熟虑和自我斗争,决定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乐声散去、夜色稀疏,周遭的一切已经不复重要,因为她的眼里、心里只剩下一人。
全片离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偏偏出现在我不太喜欢的一场戏里。卡罗尔提着新买的相机来到特芮丝家中,两人一起观看特芮丝拍下的照片时,背景里播放着Les Paul和 Mary Ford的作品“Smoke Rings”。Mary Ford的嗓音缠绵性感,悠扬、妥帖,仿佛海绵般将听者的耳郭包围,尤其是“Smoke Rings”中出现的多轨和声,真令人想要一头沉进那磁性的歌声中。只可惜,这首歌在电影中只被作为了特芮丝房间里的背景音乐,对于情节的推动几乎没有影响。卡罗尔出场时的张扬挑逗,特芮丝面对她时的过分拘谨,让几分钟后的突然转换的情节显得欠缺了一些说服力,也可惜了Mary Ford歌声在不经意间所营造出的美丽氛围。
在电影的配乐方面,Carter Burwell的作曲堪称是这部点很大的亮点之一,他用一种含蓄而复古的方式,填充了影片中许多欲言又止的缄默时刻。平静的表面之下是难以抑制的心潮澎湃,尔后却又默默陷于一丝无奈之中,与片中呈现的年代感毫不冲突,听来颇值得回味。那些简约舒缓却充满力量的表达,让这部电影在具备了一种古典而坚韧的美感。
影片最后于卡罗尔含笑的凝视中结束。我实在说不清楚它的好坏——《卡罗尔》既有很多令我欣喜之处,也有很多我不甚满意的地方。虽然片子里的音乐都很美,但也只是映射了导演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更无法掩盖我贯穿整个观影过程中的种种疑问。说到底,茫茫人海里,两个女人何以从陌生到相识,到最后决定抛开世俗成见而走到一起?我不觉电影把这个故事说得真正令人信服。矢志不渝的爱情真的只需要一个回眸吗?我想我只得去原著中寻找答案。